家长频道 教育资讯
网友建议设“熊孩子专用车厢”
时间:2017-10-11  浏览:4016

    “熊孩子”越来越成为一个“讨人嫌”的群体。近日,著名主持人孟非就因坐高铁被吵而发了一篇针对“熊孩子”的微博,并针对国外已经有女性专用车厢的现实,建议中国高铁设“熊孩子专用车厢”。此微博一发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,有支持者,也有反对和批评的声音。目前该微博已被删除。

车陂中学,棠下中学报名,棠东哪间学校好,天河区学校哪间好

    但孟非的吐槽确实挺容易引起共鸣,相信不少人都有被“熊孩子”打扰的郁闷经历。但设置“熊孩子专用车厢”恐怕还真不是个好主意。

    首先,到底如何定义“熊孩子”?如果所有孩子都要被强制进入所谓“专用车厢”,照此逻辑,是否还需要“熊孩子专用餐厅”、“专门班级”?不管如何,靠隔离某个人群来营造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,都非上策。何况,作为未成年人,“熊孩子”之“熊”具有很强的可塑性,其背后说到底还是大人的问题。

    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再到飞机,人们对旅途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。绿皮火车时代,小孩哭闹,往往并不会招致旁人太多反感,很多人甚至将之视为坐绿皮车必须接受的“代价”。但在高铁和飞机上,人们对于环境要求的心理阈值大为提升,对他人打扰行为的忍耐度也就降低。这就要求每位乘客,都得接受新的乘车礼仪。尤其是那些带小孩出行的大人,需特别注意安抚小孩的情绪,约束其行为,避免影响他人。

    小孩在公共空间的表现问题,越来越引发关注,背后其实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这一大的社会背景。该现象的普遍化,也意味着,相应的“公共训练”和公共文明的发育势必不足,这与大众旅游时代所出现的种种不文明行为,其实是同类问题。不难想见,不少大人本身对于公共场所礼仪就缺乏足够的自醒自觉,而孩子进入公共空间后,家庭教育的缺失便很可能被放大,涌现一些“熊孩子”就是大概率事件。

    不过乐观看,当带孩子出行的现象日益普及,更多家长意识到公共行为与私下行为的界限,社会整体的文明水位及相应的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,应都会逐步提升。上个月,就有媒体报道,一位宁波妈妈因为担心孩子乘飞机哭闹,给同机乘客发了耳塞和糖果,广受好评。这说明,公共礼仪的进步,也是个习得的过程,对此不必过于悲观。

    另外,一些公共场所也可设置更多的文明提醒。比如,现今多数高铁动车上的广播一般会提醒带小孩的旅客,注意看管好小孩,不要让孩子在车内跑跳、玩耍,以免发生危险。但这种提醒多指向小孩的个人安全,却忽视了“不打扰他人”这一方面,其实是可以更明确点出来的。还有网友建议,在座位上粘贴一些文明标识,提醒带小孩的父母的一些“注意事项”,也未尝不是一种公共场所礼仪教育。

    公共场所被“熊孩子”不加节制的吵闹所影响,确实不是滋味。为人父母更不该只拿“他只是个孩子”来为孩子对他人的不当影响及自身教育的缺失作辩护。

    但有两点仍需要提醒。一是越来越多的关涉到小孩不文明行为的事件,都被贴上“熊孩子”标签,甚至某种程度上形成一种群体性的“厌孩症”,完全忽视小孩群体本身的“天性”,做出过度的舆论讨伐,是有失客观理性的;二是在一个公共场所礼仪和公共文明素养整体偏弱的社会,孩子的问题终究只是“大人问题”的一个缩影,每名成年人都该反躬自省——自己的公共礼仪表现,能打几分?

上一篇 下一篇
广州市天河区同仁实验学校 ©2006-2023
粤ICP备17061616号-2
首 页
入学咨询
资讯频道
联系我们